目录

  • 1 课程导论
    • 1.1 课程前言
    • 1.2 课程说明
    • 1.3 课程简介
  • 2 音乐欣赏导论
    • 2.1 音乐之美——为什么欣赏音乐
    • 2.2 音乐的选择——听什么样的音乐
    • 2.3 怎样听音乐——音乐的欣赏方法
    • 2.4 图文资源
    • 2.5 视听资源
  • 3 风雨雷电——音乐中的自然现象
    • 3.1 聆听导赏
    • 3.2 《雷鸣电闪波尔卡》赏析
    • 3.3 欣赏实践
  • 4 音乐欣赏实践:雷鸣电闪波尔卡
    • 4.1 乐曲主题与段落分析
    • 4.2 乐曲欣赏
  • 5 音乐欣赏拓展:巴洛克音乐
    • 5.1 维瓦尔第《四季·春》
    • 5.2 协奏曲欣赏
    • 5.3 巴洛克音乐代表作品欣赏
  • 6 晨钟暮鼓——音乐中的时空变换
    • 6.1 音乐对时空转换的表达
    • 6.2 《苗岭的早晨》欣赏实践
  • 7 金戈铁马——音乐中的战争场面
    • 7.1 音乐中的动物——战马
    • 7.2 音乐中的人——战士
    • 7.3 音乐中的民族情感
  • 8 黄钟大吕——礼仪庆典音乐
    • 8.1 国歌
    • 8.2 国事活动礼仪音乐
    • 8.3 庆典音乐与颁奖音乐
  • 9 音乐与生活
    • 9.1 音乐中的健康生活
    • 9.2 生活中的音乐
  • 10 国乐飘香——民族民间音乐
    • 10.1 国乐概述
    • 10.2 民歌
  • 11 国乐飘香——民族器乐
    • 11.1 民族器乐概述
    • 11.2 民族器乐合奏
  • 12 辉煌交响——交响乐
    • 12.1 什么是交响乐
    • 12.2 交响乐发展
    • 12.3 交响乐欣赏
  • 13 室内乐专题
    • 13.1 什么是室内乐
    • 13.2 室内乐名曲欣赏
  • 14 西洋管弦乐队之弦乐器
    • 14.1 西洋管弦乐队概述
    • 14.2 乐队之王——小提琴
    • 14.3 低调的歌者——中提琴
    • 14.4 音乐贵妇——大提琴
    • 14.5 乐队基石——低音提琴
    • 14.6 乐队的雏形——弦乐重奏
    • 14.7 泰坦尼克——最后的演奏
    • 14.8 时代弦音——电子弦乐重奏
    • 14.9 课程小结
  • 15 西洋管弦乐队之管乐器
    • 15.1 长笛与短笛
    • 15.2 双簧管与英国管
    • 15.3 单簧管与低音单簧管
    • 15.4 大管与低音大管
    • 15.5 木管五重奏
    • 15.6 萨克斯
    • 15.7 铜管乐器
  • 16 最美的人声
    • 16.1 合唱
    • 16.2 歌剧
  • 17 爵士年代——爵士乐专题
    • 17.1 爵士乐概述
    • 17.2 节奏布鲁斯
      • 17.2.1 R&B教父——雷查尔斯
      • 17.2.2 Classic Pop R&B传统抒情R&B
      • 17.2.3 Contemporary R&B  当代节奏布鲁斯
    • 17.3 雷鬼与放克
  • 18 不仅仅是转音——华语R&B专题
    • 18.1 R&B在中国
    • 18.2 华语R&B
    • 18.3 R&B风格演绎的中国民歌
  • 19 摇滚先锋——摇滚乐概述
    • 19.1 摇滚乐的诞生
    • 19.2 60年代的摇滚乐
    • 19.3 70年代的摇滚乐
    • 19.4 80年代后的摇滚乐
  • 20 摇滚先锋——华语摇滚
    • 20.1 摇滚教父崔健
    • 20.2 唐朝乐队
    • 20.3 魔岩三杰
    • 20.4 Beyondy乐队
  • 21 摇滚先锋——摇滚乐风格分类
    • 21.1 摇滚乐风格的演变
    • 21.2 Hard Rock硬摇滚
    • 21.3 Heavy metal重金属
    • 21.4 PUNK朋克
    • 21.5 新浪潮/电子舞曲
    • 21.6 Pop 流行摇滚
    • 21.7 Folk民谣摇滚
  • 22 民谣与流行音乐
    • 22.1 流行音乐与民谣
    • 22.2 中国台湾民歌运动
    • 22.3 内地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
  • 23 当代华语流行歌曲
    • 23.1 家国情怀——赤子之歌
    • 23.2 校园民谣——青春之歌
    • 23.3 壮志在胸——励志之歌
  • 24 结语
    • 24.1 课程结语
华语R&B

陶喆,有些人称之为中国R&B之父,可能在流行演唱领域陶喆运用R&B曲风较早也较多吧,多数歌曲也确实有一定的可听性,但是他改编的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确实不如原曲更有韵味。

周杰伦在很多场合都表示,其作品受到了陶喆很大的影响,后者的R&B曲风也确实影响了周杰伦的风格,尤其在早期作品中有很明显的体现

从周的早期作品看得出来,其吐字不清的唱法,有部分原因或许是为了避免用中文唱R&B的违和感,毕竟在音乐的语言面前,文字的发音会显得有些苍白吧

王力宏是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出来的,对R&B的掌控应该是得心应手,可他毕竟是香蕉人(黄皮白心)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深入,为了融入国内市场也是尽力将R&B曲风中国化,但是早期的《龙的传人》真的全靠颜值和个人魅力撑场面,作品改编并不见什么精妙之处,后期的《花田错》等副歌部分好听很多,也有了些洗脑的效果,但是其余部分旋律性并没有R&B的美感,反而用HIP POP这种比较偷懒的说唱方式遮掩过去了。

华语乐坛不缺少靠R&B提高作品热度的人,毕竟R&B实在太流行了,但是真正从音乐出发,将思想与形式用心融合,让作品听起来不刻意、不做作的就不多了,方大同就是一个。


Baidu
AG华体会体育